Sunday, April 12, 2020

經濟学家-窮人

2019年諾贝尔經濟奬是三位,得奬是硏究贫穷。他们的論文有几点很重要,他们強调窮人需要多
1)一点干預(政策),
2)一点援助,
3)一点讯息。
最主要的是窮人们得到的讯息比较弱,令他们在生活中面对困扰比较多。

我的理解是,当他不容易收到真確的讯息时,他所受到的伤害比普通人多一倍。因为這可能是他一生人擁有的一切,失去了就难再有。

就有如一个窮人辛苦挣钱十年,省下的为了做小販,当他收到诱饵时或受騙,只因缺失了警察预警讯息,而最终一無所有,他的伤害可能就是一輩子。

三位得主也有強调,窮人的过錯和普通人其实是一样,但普通人承受力比较强,而窮人就会一直往下沉,因为窮人时间大多数在挣扎求生,只败一次又給每日生活壓得透不气來。

以前很多人说他窮,買不起屋,电脑,电话和車子。但我總是反问,窮应该是這一餐吃了以后,就不知道下一餐是几时,那才叫着窮。有点刻薄,对嗎?那不是道理和正确的論述,没有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只是感受。

他们也提到窮人可以说是每个都可能是經濟学家,只因他们对每一个新政策的敏感度比普通人強,因为些微的变化会令他的生活無以为继。所以当印度为了疫情而颁布的政策,会看到大羣人员的移动,所谓的“逃亡潮”。

他们也会对環境的变化充满了惴惴不安,只因不变的環境才是安稳找生活的好地方。他们都习惯了那環境,無論是多么危险,骯髒的地方,他们可能己经浪费了许多时间在那找出了生存之道,己没能力和时间才找另外一处了。

所以他们的論证其实告诉了当政者,如果要强民富国最主要的讯息不是用普遍人可以接受的工具而发,而是要用靠最接近窮人的工具而发,那才能令援助窮者的政策有效而慢慢的脱贫。那才不会把资本主义的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弱点发揚光大。也不会令中等收入者永远做羔羊,追着富者尾巴吃灰尘。

疫情发生之后,有些普通菜賣贵了,有些人抱怨,但我回答,你还買的起而吃少一点,但有些人只能看而買不起。也有人说沒有货,但其实并不是没有货,只是他見到那习惯買的品牌不在台阶上,就说没貨了,其实其他品牌还有很多。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习惯。但窮人進去,只能精打细算,今天上架最便宜的就買,所以三位学者認为他们是没有理论的經濟学家。

说一说昨天的文档,FED 的做法令我有一种感觉,就好象中国通史內明朝的白銀,令人民造反的其中一个原因。每个帝国的崩溃,大多数是內部先乱,而外敌四起,也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民不聊生而生存空间萎缩而導致內乱。当然這课题太深太遥远,也不是我一个傻小子可以讨论。

最主要的大家要好,就要看最窮的那个鄰居他是不是在政策援助之下得到最大的好处,而不是沾沾自喜的炫耀自己得到政府的援助,如果你是富而得到,那叫悲哀。如果你是中等收入而得到,那叫安慰。如果富和中等都有,而窮者只能痴痴等待,那以后国之將亡,不远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