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9, 2024

您和我皆是俗人,努力吧!

抬头望向天空,宇宙间应该有许多星系,是不是各别星系都应该有各别的“天际”。这是在听了一首歌曲名为“天际”而有感而发,是不是个别宇宙的生物都会有如人类在地球上的思维一样呢?

如果大家看了我寫的上兩篇文章,觉得世道沒有如此运行,普通人也没我描述般如此卑微,说那只是我个人观点和发牢骚,罵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社会学有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的理论,它描述了弱小的会向強大的靠拢,也可以吸引到更多资源,关注。所以一个经济体內的高度发展城市会有以下的效应;
1) 房屋种类齐全积中和昂贵
2) 基本设施齐全
3) 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完好
4) 人材集中,人口密度高,人口移动频率高
5) 资源丰富多彩。
在这效应下,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区域比不上新加坡,香港比不上東京、纽约。法国和德国在欧洲领先其它欧洲小国。

你刷到的短视频时,看到有些人被贬稱为臭農民工,看到有些人对哈佛、牛津、北大清华、倫敦经济学院畢业生评价是尊敬的,兩种皆然不同对待方式时,会觉得愤愤不平,但现实可能却是如此殘酷,这是每天每小时都可能会发生的事,因为资源投入的回報是不成比例,所以总有一方要承受那贬义词。

我时常开玩笑对父母说,你那少少的錢放在家被人偷是你的责任,放在銀行遗失了也是你的责任,他们不理解说我胡说八道,也罵我这个不孝子在想方设法去匡他们的錢。舉一个例子,你把錢放定期十年,过去七年你动也不动因为没到期,但不幸是第八年你遇到困难,要提取时去了銀行,但銀行告诉你錢没了早在第二年被提走了。那时你和銀行爭论,但銀行告诉你,你要自己证明但銀行却不告诉你怎样和被谁提走了。那时的你就知道责任还是你自己,他们不肯交是因为要保护证据怕你告他。如果你是拿來医治,不幸没錢医就去见祖宗了,那时候更麻烦了,不懂來龙去脈的繼承者更难讨回公道了。这也是馬太效应的后遗症,因为社会上认为不应为一个弱小的人令銀行失去公信力,所以资源权力已经倒向现有掌控者也以法律法规層層保护了。

网紅、明星、富豪效应都依“馬太效应”的凝聚力去发展他们的事业,也令许多有潜質的人被淘汰了。同一街道賣同一食用品时,有人排队集中在其中一间店铺等待,其它却门可罗雀,“馬太效应”在这群人又出现了。

市价高的上市公司也以“馬太效应”发挥得到源源不绝的资源投入,令股价屡屡创新高。炒股高手也会利用“马太效应”描述公司的潜能推升股价,也以另类意外把股价推倒。

其实“马太效应”无处不在,舊同学、朋友、亲友聚会,大家都自然而然靠向最富贵之人。奢侈品牌也以这效应得到注目且可以用昂贵价格賣出。

要擁有这效应,大家可以从LV,Hermes,iPhone智能手机的成功史和Tesla电动车的路线去硏究。要突破这规律必须学中国“胖東來”,“华为”,“比亞迪”,“宁德” 和“大彊”。

在这效应下,令资源源源不断过度集中,例如一间厂內的工程师们被忽略了,而资本家却被捧为首富。如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在政二代、富二代競爭时变为陪襯品。如一班演技出色的演员被明星光茫下,努力都被忽视了。

产品廣告要以“馬太效应”加持才能在大衆眼里是值得擁有的。在网霸中,反向操作是令人讨厌的,持平者也会同样被攻击,那是网霸者认为被害者失去“馬太效应”加持和保护,希望自己成为正义使者。

学院也以馬太效应去发放獎学金,越聰明得到越多机会。团体运动员只有一个是高薪酬,其他只有少于他几倍的薪水。企业內只能有一个CEO,成功只有他,失败却是董事会。这效应发挥極至,它会吸走周边的资源导至周围寸草不生。所以一輛藍宝基尼的价格比普通車高出十倍至几十倍,一间市中心的楼房比效区独立屋高逾倍。

当社会规律是如此运作,你选择挑战它或接受它?这是个人智慧的取和捨,无论將來是对或錯,原谅自己吧因为您我皆是一个俗人。

Tuesday, February 27, 2024

无力感的经济规条

在知道经济理论(生存法则)存有不公平规则,哲学家们开始思考怎样有公平社会,令弱势群体得到援助。再加上基本设施需建设、維护,群居的人们就开始募捐去建设,至到现今社会上有法律法规的税收制度替代。政治是哲学的副产品,因为哲学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要施行这理论他们創造了领导者,也告诉人们要有领导者才能知道怎样施行一个美好的梦想,这洐生了政治。

他们忘记了经济理论包括生存法则是叢林法则、弱肉强食,令不公平更加深沉、沉沦。政治的不理性加上本来的不公平,長时间累积下,最終令社会上都会出现贫富悬殊、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政治本来是告诉人们他们怎样用收集到资源去公平分配,怎样建设,怎样保护來維持人们所响往的美好生活。但现今政治政策的漏洞給了大多数政客可以操弄,只給予利益团体或特定人士,已经乖离了原来的公平分配原则。不公平叠加不公平令大多数资源靠向概有资源收集者,雨露均分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那些公佈報告如经济数据、经济成長、低通货膨胀率好像都和普通百姓无关,因为它已经和实体经济脱鉤了,大家都无感了,政府政客说的好仿是天上餡餅,可望不可得。

经济內的产业发展不平衡,更令庶民困惑。舉个例子,本来金融领域是资助实体经济发展,但现在人们只相信资本操作才是对的,已经背离了正常发展軌道。试想想平民百姓总存款五百亿在銀行,股东基金20亿,但存五百亿的人只收1%利息,銀行利用520亿赚了50亿,但存款者只拿5亿其余給了股东,这就是现今的体系。当銀行破产时,股东亏了20亿但去年已拿了45亿,已赚了。但存款者却痴痴等待,有没有歸还得看运气。在銀行內的操作者大多数沒有责任,安享高俸禄也找下一家继续操弄。他们的理由都是市场的錯,他们只在法律法规工作。

试想想,如果你从銀行、朋友、亲友各借了廿万如銀行番操作,最终失败。你可否可以如上述破产銀行盘置之不理嗎?

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厭烦政客的原因,尤其是擁有立法权的政府政客们,他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好。他们吵架只为了某个人被解雇,他们吵架只为了抓某个人是否贪腐,可以有罪变无罪之后可以做部长,他们都忘记去看一看法律法案有没有完善的施行权或漏洞,却把责任丢給法官们。

从古至今经济资源收割机无处不在,资讯和运输不对等时代的收割者是资源垄断者、中间商、金融机构、超市。到现在的通信平台、基础设施垄断者、卖货平台、支付平台、金融交易平台、期货交易平台,政府机构、每一个都是经济不公平內主宰收割机的控制者,而现今的法律法规他们都是被保护者。我相信大家都曾经历过,当存款时填一張紙只认錢,人没了錢也仿是不是你的,别人代提时要许多部门文件才能完成。当别人用騙提出时却不用什么文件,錯的又是你。
他们做錯了你只能乖乖接受,你做錯时把你圍困在角落里也无所不用其极对付你。
大家也買过保险,每月要准时付费,有了意外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文件再等几个月或几年,它並不違规也不须准时付款,如果这段时间不幸你去见祖宗了,又再搅一大堆文件再等。他们所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你,你相信嗎?他们妥妥是法律保护的收割机说的话,你不信也得照做。这只是其中可能发生的事,其它呢?

当你经历过这些,你站在路边上会感觉;
微風是撕裂的風,
小雨是綿綿的雨,
晴天是多云的天,
小草低头是嘲讽,
你仿是真的不是你。

“量化交易”是什么東東呢?你要投资时,專家、銀行、證卷公司告诉你要做功课。你乖乖的听话也用了很长时间。某天当你做買賣时,突然间那个股价突然间上升几十巴仙,或下跌至低点,你那时还在找原因不知所以然。这就是你在和“计算机设定的程序較量”。交易员在某个点已经设定了庞大的交易量,当那个点被觸碰到时,无数量的買賣单会湧出来至到滿足系统程序要求。这就是对小投资者的收割机。超级计算机可以在1秒內完成海量交易,你那时候还在找键盘內的ABC,找到了还在輸入密码。你那时只感觉无力不知怎么办。

这文本寫到这也令我无力感无限擴大,仿是侍宰的牲畜,不是为芸芸众生的不公平唉嘆,而是为人类为何还在努力把不公平法律化,那是99%的人类该有的生活嗎!是不是如美国国务卿所芸,“給你选择的是你不能夠拒绝的选择,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损失庞大也要乖乖听话,这就是以实力基础的规则。”

Monday, February 26, 2024

不装了,就是欺负你!

在经济理论上,有没有公平呢?如果只有一碗飯而需要的是4个人,平均分配应该是每人得到1/4,那应该是公平的。如果將分配权擴大之十个家庭,或至整个村,各位想一想还有没有平均、公平分配这碼事嗎?时间、地点的不同已令这计划难行,再加上人是自私的天性,谁又会在乎某某人会否得到这分配呢?

再想一想,在生产綫只需一个维修工人,而从学校畢业的技職工有365人,如果以公平制來说,是不是每人每年只可以上一天班去赚取生活费呢?你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对生产厂家不公平为何要去接受365个不同能力的技术來確保生产品质呢?

如果你要創造一个企业,要找伙伴你会否找你所谓的朋友们全部參予嗎?当你在评估的时候已经把朋友们都伐分类为三、六、九等,那又怎样執行公平的制度呢?

当你想把自己需要的资源累积时,不公平、强势、殘忍已经在腦海成形。所以我在職时,会强调自己是殘忍且殘酷的人。所以经济只是社会上的生存法则,没有高、大、尚的光环。那些富贵们、慈善家、企业家他们都是以奪取社会大部分资源的人去做他们自己认为对的事而已,没有什么值得拼命去歌颂他们。

如果你说你是仁慈的人,我会同意的。但有几十人在面试时你成功了,你会仁慈拒绝那職位嗎?你会想,家里的二老人等你奉養,没生活费怎么办?你不会想某人更需要因为他要赚钱給医疗费。在资源分配时,你要再做仁慈的事嗎?那时你腦海里想的是,我可以救三个人有飯吃,他只是一个人没錢看医生而已。再说你一年內赚夠了三人五十年的生活费,再有了资产,你是否会乖乖的把多余的交給他嗎?那时的你已忘了曾经的那个他,而在想怎样和社会上比你富贵们比拼。

在经济理论上,再加上现今社会规则,没有人会责怪你为了个人累积财富而努力,那是你应得的,只要不炫耀自己是一个公平的人已足矣。我只是对经济理论有感而发,对它的运行有所暸解而已。我在職时,时常会对老板们发脾气都会因为公平分配的角度而混淆,不是一个好職员好员工。在和朋友们谈天时,也会批判富贵们的言行而得罪朋友。

当你接受这不公平的经济理论时,你会发觉资本的流动是正常的,某股价飛漲,下落是必然的。经济好壞是循环的,个人技能高低是可以接受的。

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專家、权贵们在说教时,会在庶民们身上挖掘缺点,对富贵们缺失视而不见,只有一丁点优势却幫他们錦上添花。我听过一个專家教窮人把房屋、車子去租給别人去赚取额外收入,却忘记那个窮人他是没車没屋的人,他的论述是窮人们不会思考也不会利用机会。也听过某商业老板说人就应该接受工厂低薪资的工作,要安份不要作梦。他忘记了他自己本身领着几百万年薪,加年終分紅,这是不是不安份?也忘记了給自己孩子的零用钱是比一个工人工资更高,也是不是过份了?

在剛过去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美国国务卿的一番话,你不会相信是从一个看起來杉杉有礼的高官会有黑社会的霸凌加威胁的思维。他说;
1) 在国际外交上,你要有资格坐在餐桌上不然你就会成为菜单,
2) 美国在外交上的政策是我把好处給你时,你就要接受就算你接受会了令你有巨大损失也要一口吞下去,
3) 当你不接受美国的所说去做,就等着被处理,你最好的选择只能是支持美国所要你做的一切,无论你会承受多大的损失,不然你的损失会更大。(这叫做你不得不接受的选择)

这一番话,在美国的小弟们听了心里都会很興奮,因为他们都是有资格坐在餐桌的国家或站在餐桌边的国家。但相信世界上有超过三份之二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都曾经经历过这种威胁,那是赤裸裸的迫害。这些三份之二的国家就是美国和盟友们手中的菜单,被他们点中了施行任务时就要服从、被打压,或乖乖交出他们所要的東西。
他们在过往成功的经历令他们认为这是规则,也就他们口中以实力定下的国际规则,例如把英国、德国和日本收服成为小弟,把蘇联解体,把南斯拉夫滅了,把伊拉克打慘了搶石油,把阿富汗圍困廿年,打敘利亞搶石油,支持以色列搶巴勒斯坦土地成为露天監狱,把北約東擴令使烏俄战争爆发逼迫北約国家增如軍费,賣昂贵石油气給欧洲,用美元优势令南美洲各国有永远还不完的债务,不然下場会像古巴和委内瑞拉。

这就是美国的中心思想,不可否认美国在基础科学领先地位加持下,絡絡不绝人才移民,美元垄断勢的流动量,先进武器领先地位,它在二战之后绝对是超強的国家。当蘇联解体、G7和北約成立,它赤裸裸不装了,它就是霸国,以黑社会思维在世界上橫行霸道。

Thursday, February 22, 2024

我对汇率的看法

在权贵都在讨论货币贬值时,普通百姓们都在想怎样去鄰国打工,更多在鄰国已打工者都在希望能够汇換更多货币,同一国家的人民和权贵们仿是生活在兩个不同平行空间。

大家如果知道远在美洲的非法移民的问题,就知道墨西哥和美国边境每天都有数千名的人在徒步向美国而去,这就是国與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差距所引起的问题。

人都会响往更好的生活,当你在自己国家做的工作和鄰国的工作的收入一样再加上都是需長时间和勞力活时,自然而然的选择一定是汇率比较高的国家。

汇率不是权贵们所谓什么只是经济问题,它所涉及层面太廣太深;
1) 国际流动性的问题,
2) 国家工业产品议价权的问题,
3) 生产效率的问题,
4) 产品生产綫完整性的问题,
5) 金融产品、资产的靈话性和吸引力的问题,
6) 教育政策完整性,
7) 政治政策稳定性。

一个国家的股市市价高的公司和金融业、民间基本设施上市公司过去三十年都被政府,权贵们和州政府直接或间接垄断,它內部人员效率已被分配給政府相关人士或被用以酬庸。上市融资时三成以上已被垄断令上市前的股东都视上市为撈錢工具再也不发展了,它喪失了靈活性和吸引力。因为这些政策是長期性的,所以它的后遗症也是長远的。

国家的原产品、工业产品在国际间的价格沒有话事权,也容易被替代,所以它的价格只能隨波逐流,所以收藏货币会变成成本失控。

每一任政府的“直接投资”方案都不同,所以被卡、被中止机率很高令投资风险不可预测,所以外资都不愿再投资、擴大产能,只好把赚取利润的錢快速轉移。

所以无论你们怎样叫政府救汇率,他们都无能为力,因为这直接挑战他们几十年既定政策,也牽扯了太多人的直接利益。
我的看法是;
汇率本質是虚幻的,它的价值來自信心,再其次是国家勢力。
汇率波动是期望值,它会以人类主观性和群众慾望值流动。

Monday, February 19, 2024

日本和印度,流动性的挑战!

日本GDP 在最近兩个季度萎缩但股票指数一直向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自从日本在“廣場協议”被打压之后,日本经历了失落三十多年的萎靡,从第二大经济体至如今的第四大经济体。日本政府的印錢和中央银行的负利率都不能把通缩抹去,它只能平稳支撑只是沒有火花和激情。

美国和欧盟的资本圈也希望这现象維持下去,因为.;
1) 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资产借疲弱的日币令他们可以借到更多的货币,
2) 成本低廉负利率可以借更多錢去欧美投资股票、基金、定期和债券,例如在日本借一万亿日元以负利率计算可能只需25亿日元成本,拿去英国或美国放定期就可赚取5百亿。

为何在前廿年间之后,日本股票指数不漲呢?却在2018年之后开始一路向上呢?因为美国在这廿年之间要利用低廉勞动力把工业生产品轉离日本再集中在中国、台湾和韓国,令其生活富裕无忧,再利用这些利差优点把流动性源源不绝注入美国股票指数令其从3千点推上了三万点其中一个原因,也造就了虚拟货币的价格上涨。

现在日本的国债是GDP兩倍多,是历任政府注入流动性进市场却没有把实体经济提上來只因都流向了资本金融市场。不要忘记日本三大金融机构都被外资掌控了,錢往哪去是别人说了算。

18年的中美贸易战和19年疫情令资本开始担忧,还有在这兩年美元汇率疲乏,令资本把所借的錢都开始慢慢往回日本流,造就日本股市底部的築基,那就是21千点至23千点。

在疫情再大灑錢之后,日本的通脹率有了点滴的回升,这令资本家都怕日本利率正常化。在22年至23年间,日本央行说会考虑把利率正常时,回流的资本都投入了日本股市把它保持在32千点,但疲弱的23年GDP呈现在第三季度令中央不敢加息虽然通脹指标为4%。所以令日本股票指数在往上移而第四季度又疲弱所以破了38千点,只因大数额流动性在那又不敢往外移只因日本汇率在往下跌。唯一选择只是股市。这就是我本身所瞭解而分析的原因,是后知后觉的领悟。

再说一说印度,新闻都说印度股市成长了100倍,再以市值计算已超越了香港。我的观察点在它的股市资本政策,它有几个点值得大家注意的;印度资本市场规定
1) 一年以上长期投资,是以总数內的几成在1至三年才可以賣出至到第四年才可全出清,一年以一下短期投资,也在以几成比率在1至4年才可以賣出至第五年才可賣完,
2) 机构投资者交割时间是T+3,个人投资者交割是T+0,
3) 它給予上市的公司条例比较宽松,但下市的条件是嚴历的,只要違规相关董事和相关公司在十年內不准申请上市。
以上条件令下跌机会变少了,再加上种性分階层的关系,底层人士都不会进入资本市场,令持有力保持。

以上兩个股市的变化,后面的原因一箩筐,以一个原因解释一个市场是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愚昧。但可以发觉到它的支撑來源都是流动性源源不断或被限制在某一个特定条例上。

我从不鼓励政府扶持股市是因为它是和实体经济在兩个平行空间运行,它隐藏了太多漏洞令有心人得利却对庶民们不公平。它也是对汇率強国和流动性货币最有利,政府介入只令这些人得益而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