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6, 2020

乱七八糟的理论

在1776 年,第一个經濟学家Adam Smith 描述了自由贸易源自于地理環境的絶对優勢。所谓的地理環境絕对優勢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產品在各别国家製造或生产,而有些国家生产时,它的成本会比较其它国家低,且会得到絕对優勢。所以他鼓励各国应该透过自由貿易而得到所需的产品,以節省資源的浪费。而在1817年,David Ricardo 的經濟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比较優勢) 也進一步强化了自由貿易的好处。

在世界二戰之后,兩位經濟学家所硏究的理论廣泛的在地球上施行,自由贸易令超强国家和經濟发展健全的国家得到極大的好处。而可以專注硏究科学,医学,物理,生物和化学而進一步领先世界各国。再加上金融体系结构掌握在手上,其它国家要趕上它也难,只是復製同一过程也可能需要国家全部人民的一致性的團結和配合,也可能要五十或百年以上,再加上强国的打壓,猶如不可能任务。日本就經历过這过程,在廿世纪八十年代,彷佛可以了。但一个轉折,反而經濟停滞了几十年。

說了一大堆理论,我也头昏脑胀。但簡單來说,有些国家不应该生产汽车,因为以上的絕对優勢和比较優勢理论下,把国家的资源配置於此,是不合算的。再加上国家是奉行自由贸易制度,而不是封闭式經濟体系,所以可能最后变化成某小部人得益,把别国不合格的產品,改了名字变为国产。政治领导人不应该只看供需理论,因为就算本土需求很大,它只造就了銷售而忽略了進化发展,不要忘记大多数銷售者只看短期利益。君不見许多上市公司的代理权往往到期而得不到延续,而往往這代理权佔了它们的總營业额往往是70巴仙以上,失去了就令股价插水了。

如果以絕对優勢理论來衡量馬來西亞以至東南亞各国的上市公司,那十个手指头可以算完。用比较優勢理论也不会超过廿家上市公司。您找不到如谷歌,微软,臉書和可口可乐擁有(絕对優勢)的公司或阿里巴巴,三星,騰信,华为,丰田或台積电有(比较優勢)特質的公司。

所以縱观您自己在這地区如何選股,也不会超越巴菲特,只因为巧婦难为無米之炊,無奈。

再看看上市公司的特点,它们喜欢跟風,以前屋价高了,就宣布成为发展商。疫情下,就宣布成为手套製造商或口罩制造商。它们的理由很簡单,明年需求大幅增加,猶如某一个人所说的供需理论,就推动国产車。那絕对優勢和比较優勢理论呢?是不是不理呢?那为何要簽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呢?关起门自己爽就好!哈哈哈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