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24

大学生困境、結构上的问题!

当社会上充满了从大学学习的畢业生,这代表了没有了特别金贵的大学生,或者这样说比较容易明白,从大学畢业出来只是现今社会所要求普通的基本教育路程而已。我不是贬低大学生,但一批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时或他们自己认为工资配不上自己身份时,那个挫折感是必然的。他们从网絡上看外勞打工存到廿万元很驚讶、他们看到外勞摆摊赚大钱很奇怪,就更加疑惑自己大学生的资历了。

从经济角度來看,这现象叫“产能过剩”,他们都从同一个模式制造出来,而企业却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納他们。教育从幼儿园至大学的系统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它是一种綑綁式的銷售策略,它令年轻人在学校时巳承担债务也令年轻畢业生开始職場生涯时就活得很累。从政治角度来看,权贵可以把更好的教育系统把控在几间门槛極高的学府,训练自己的嫡系、培养人脈也从中找继承人,而其它学府就是他们要的工人,也把他们要的政治意识形态更容易传播给年轻一代。

这不是我在制造陰谋论,是现实也是社会結构洐生出来的产品。如果大家在做生意会感觉到所僱佣的人好像不达标,要从基本训练至熟练,他们成为熟练就离職了,所以训练一个可以工作的大学生是企业而不是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用以辅助企业,所以企业就把薪资定的很低只应怕离职。相反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自己高大上要求的薪酬肯定高,他不知道所处的职位是企业们所付不起的薪酬成本。在崗位供需不平衡、薪资待遇不平衡下,资本总是长时间处在有利的位置上。,,

企业在兩难之下就把流水线工作外包,而外包商就把低廉外勞引进。而大学生就响往网紅、外送、代驾、創业等轻松工作,以便令学费延迟还付,因为政府要求有工作记录者要开始还償学费,再说没有工作记录者也可申请低收入家庭補贴,而以上所述工作是可以说是政府体系没有真正规划的,也是年轻一代逃避责任的方法。

当社会形成长久这样的結构,政府、人民、企业渐渐形成三头马车,一个向东,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它不会有凝聚力也不会同一思维去面对一件事情,也不会用同一思维去克服困难。

例如企业因成本高而漲价,人民一定反对,政府调查。人民要求提取公积金,政府就改來改去政策,企业说不关我事。政府保护贪官制定各式各样藉口,人民台下骂却无可奈何、企业还在想怎样送錢以得到執照。

这样的社会結构,
1) 它不会有自供自給的功能。
2) 它总是在世界顶端供应链没有一席之地。
3) 垄断式商业形成。
4) 政府会被迫设立许多政策部门下的附属机构以容纳畢业大学生。
5) 政客容易制造课题令失意者共鳴。
6) 从商者容易关闭企业。
7) 僱佣者不会对企业忠心和服务長久。

俗语说得好,百年树人是一项伟大工程。它不是一个工业产品,一粒螺丝历经百年还是螺丝,但人类从幼至老的生活轨迹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階段性不学习是危险的,只应人类生活习惯、环境都隨看进步、效率都产生巨大变化。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几年之后毕业出来可能市场上已没对应的职位了。

如果现今年轻人是以将来找工作且致富为目的,他肯定会失望的!在大学时以溶入或接触社会的心态和开拓视野,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困境,那是避免以后被騙,可以承受錯误的胸怀。

网络上有许多錯误言论,我认为“有些”自以为是有大学文凭者还无知去点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他所学的知识是否被浪费了呢?一个最基础的学习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有分辨、分析的教导,为何毕业之后都忘记了呢?不要忘记辨论最重要的是“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尽可能证明对方是錯的”,也是人类文明建设最重要的起点。

大家可以看到Blackberry和Nokia如何被Apple打败,智能手机如何取代了照相机和座机电话。智能手机发明者从没说自己是对的,它只是证明了以前的通讯工具是如何不好使用也附带不了其它工具功能,而智能手机却可以。

学校存在的益义,就是从无数的知识累积至到可辨论、探讨、求真求知、創造中告诉人们自己虽然没有全对但你的方式可能是錯的、是辛苦的、是累赘的,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学校不应该是像流水线一般制造同一模式、同一思想的人去打工或被某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綑綁去支持无聊和无恥的政客们的胡说八道。



Thursday, June 13, 2024

标签化和富豪们!

安先生开口闭口说反对现今税制和反对取消補贴是支持“富豪”们继续得到好处,这是否可以这样定义呢?
这是标签化也是对某一个名词的贬损,只是觉得这种看法和言论对竞竞业业的人不公平。
安先生忘记了,法律、制度漏洞和施行力不足才是根源。
補贴对嗎?如果補貼是控制人民生活成本和鼓励某一种行业在地生产令国家人民以低价得到如外国高品质的货品和保障工作机会,那是对的。它根本不是“富豪们”的问题,它是从生产至營銷至消费者制度问题,大家想想看,如果生产100噸補贴100噸市场消费只是30噸,消失的70噸关“富豪们”什么事呢?

就好象某人他从没交税,却擁有几间店铺收租,他是如何处理这收入和政府税收制度的漏洞又关“富豪们”什么事呢?

也如某些议员,在法院说以前在企业界工作可以累积亿万财产,这又关“富豪们”这三个字有什么关連嗎?

某些前政治人物和家人被追税,可以不先交税和上诉,还可以出国看生孩子,而普通人却被告知先交税后才可上诉又关“富豪们”三个字有什么关系嗎?

有些人和家人们擁有几间低价政府廉价屋收租,几亩政府赠送的農业地,本身住洋房,这又关“富豪们”三个字什么事呢?

有些家人们可以成为政府顧问,政府特定執照,又关富豪们什么事呢?

我是一名工作几十年的窮光蛋,但应该交的税国家从来不会把我遗漏,也从没有申请过低价廉价屋,也不是柴油補贴者,这都不是“富豪们”的问题而是我自己的问题。

安先生和部长们都不去審查一下前政府法律、制度和施行力的问题?只是有嘴來管理国家,试问国家会因为“标签”和“嘴炮”而进步嗎?

我不是捧富豪们的脚,只是不喜欢别人把某群人标签化,尤其本身无能时把錯转移至某群人,我本身在工作时把富豪老板罵得一无是处,所以没一个前老板是喜欢我的。在交际中的富豪朋友们大多数都被我罵过胡说八道,所以“富豪们”对我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

Monday, June 10, 2024

经济的未解题!

在现今经济规则下,从沒有规定人们如果達至高收入水平就被限制购買低价产业和产品。相反的它还鼓励底层人们盡至所有能力去消费和享受高水平服务和产品。
根据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这种經济规则会自然洐生高收入群体、文明建设、富裕国家、文化创意等一系列好处,但从沒有告诉人们它发挥極至时会把大多数人都往底层移动。

当你所处国家是奉行这政策时,却没有方案保障每一人的基本权利时,你会发觉到这规则令社会上只有少数人是富豪,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且之后政府政策自然而然都倾向扶持这次序。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呢?因为:
1) 有些资源要时间去等待增值,高收入者可以等待也有这样条件去等待也还有收入去维持基本生活。
2) 低收入者得到政府资助買的资产没有限制可以自由買賣,例如政府公屋,久而久之大多数都会被生活逼迫而转賣給高收入者擁有。
3) 高收入者容易得到政府的民生用品、公共设施執照只应始創门槛太高。
4) 高收入者在金融资本市场可得到錢生錢的轨道,令资本可凌驾于通漲。
5) 高收入者也有强弱之分,淘汰自然而然发生至使高收入者越来越少。

所以许多年之后,大多数中等收入者也开始往贫困线移动,高收入者就越来越少,政权为了安抚普通百姓,只有出台各种各样的補贴,因为复杂性的社会架构,又再制造另一种靠補貼机制得到财富的个人或群体。政权又再想办法垄断某些民生资源,令市场价格被继续扭曲或只給少数人有執照去经营,垄断又制造了特定富豪、家族豪门。搅来搅去,用錯误去掩盖錯误,制造无数錯误。

政府为了经济成长也維持经济动力,所以要有基本通漲率例如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经济理论告诉大家如果沒有点滴的通脹,社会开始萎缩,那叫通縮和沒有成长。但大家都忘记了,百分之一在大宗商品交易产生时转移至单价产品时会产生无限大的通漲率,例如生产糖厂家一公噸加价1%100元,分销商不会把100元除以1000公斤加10分,而是在每包单价的10元加1%,它不会用1000公斤可以打包2000包除以加价100元来计算新价格。

再说賣有糖的飲品小贩也不把分銷商的10分去除以一包糖可以做多少杯飲品。它只是粗暴把每杯飲品加价百分之一或每杯飲品加10分,这种规律令低收入者每次消费都承受巨大压力,只应不是每人都会在这段时间得到薪资增长或增加的收入夠面对不同生活用品的通脹。

现实是当政府说糖加价1元,你的飲品就自动加价50分,或每包加价20分,你的飲品也加20分。更可怕的是,其它飲品沒糖也加价,例如冰水或冰茶。其它民生用品也应连锁反应也加了价格。

所以普通百姓面对加价时,只能念几句李清照的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至到现在,各大经济体都只是制造了少数富豪,每次的经济风暴都会消灭一大批中等资产阶级者,每次人类災难都制造一群豪门或新勢力家族。每次的生活和赚钱方式改变,都洐生了许多骗局令中等收入者墜落,只应压力令他们追逐高回報。低收入者在这环境下也会把手中产业自动交给了这少数人,只应收入已不能維持生活成本。

本来税收是平衡这现象的,但全球化贸易和政府的不作为令税收机制变为控制贫者更难脱困,守法者步伐艰难的工具和打压不同意见者的武器。这是现今经济规则的无解题,也是令打工者们对前景不抱希望的问题。

至今德国和新加坡对住房的政策是最好的,所以它们的人民都把精力用在工作中,而不去幻想从它们本土的房产去得到庞大的利润。中国在过去兩年的房产企业爆雷,令民生的消费停滞,最大经济体美国在08年的災难就是把房产资产弄到極至,令它们现今国土內各州都有流浪汉,每段时刻都会有庞大工会罷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