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8, 2023

疑问如此多,怎解!

很多人疑惑为何馬币对美元会如此的疲弱呢?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在08年之后,馬币对東盟国家的货币从来没有强过,而在一馬公司醜闻之后更快速下滑。原因不是别国的货币也下滑也不是别国跌更多。当然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馬国經济結構没有走出自己的路,就是说經济模式已经几十年不变,再加上補贴,退休金承担越来越沉重。

以前为何可以,现在却不可以呢?
1) 人口紅利被越南、印尼取代。
2) 旅客首选星加坡、泰国只因旅游指南改來改去。
3) 外勞的工资吸引人不夠,只因币值和工作机会在它国已经更好。
4) 補贴越多走私越历害,在市场補贴商品越难買到。
5) 亲商環境因政党輪替把政策更改令外商无所适从,用政治角度去審视外商令投资变成不確定。
6) 供应链比不上中国的完整性,以前可以做其中部分但现在别人有更多选择,尤其更靠近中国的国家。
7)以前先进的產品可以等四、五年才应用但现在经商者却等不及了。例如电脑在西方70年代已开始,但馬国可以在80年代才开始已经领先许多東盟国家。但现在周边国家已在通讯、物流、交通领先但馬国更本没计划。

以上所述,如果是正軌都是大量本地货币需求使汇率穩定且升值。当然还有很多細份原因,但现今政府还在糾葛贴補政策,走一步退三步只因选票的考量。

如果过去历史是悲剧时,大家都应该去避免重复那軌迹,这是基本教育的原则。愚昧的政客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私利,把人民们都卷进那些悲惨的痛苦。就好象某些政党,它们是多元化但成为政府时却忘记了这宗旨,下令各政府部门只能收一种语言的文件,那它又如何把特斯拉汽车引进国内呢?又如何允许每一个通讯站发出讯号呢?而每一个政府的App、网站又如何得到Google `android`鴻蒙、istore批准呢?

现今的乱象,如;
当财政预算的報表出了差錯,没一个部长敢于批判。而当人民税务報表出了问题,各种各样的罚款都一一加重。

当俄烏战争开打,西方沦述为侵犯主权,侵战土地。而以巴战争以色列攻入加沙,又变成了自衛权力,为何同样的剧本又有不同的描述呢?

当开始无差别轟炸平民区时,提早通知平民是否是盡责的战争呢?那以后暴徒要燒别人房屋时,也通知一声是否就无罪了呢?

以自己的私心,借行公义之名,对无辜者所造成的伤害,何为之“公“,又何之“义”呢?

我看了某些政治评论员说,国家的外交是最重要的部门。但理智告诉我如果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做后盾,国家的外交什么也不是,它只能默默接受強国的命令而施行。君不见日本、韓国、台湾、加拿大的总理或总统在參选时都会拜访美国,以证明自己是美方的朋友。如果人不能有自知自明,受了委屈时千万不要哭嗲叫娘,那可是自取其辱。

Sunday, October 15, 2023

感悟人们純真和虚假!

有时候我会想,人生故事应该怎样寫呢?传奇般的情节、出乎意料的反轉、或是逆转人生的強大。会这样幻想是因为“我思故我在”的理念,总想着只要去做一定会成事的。当然在历史中,很多基础科学理论就这样被突破而成就了另一篇新事物,只因有小撮人的偉大且努力不懈。

人类从不肯承认大家都是“有限”的,无论在自己的领域多么出色,生活上总会有缺陷。例如,音乐家不懂怎样去做一个好厨师,物理学家不懂的寫一篇好的文学作品等等例子。而立法议员的立法,永远不懂民生苦楚,他们要的只是规矩和秩序。

规矩、法律只告诉您是平民就需要在有秩序的管理去生活。例如当政者说道德上打架、战争、赌博、吸烟不好。但法律规定国家可以出執照給他们认为对的人开赌场、国家可以法律规定賣武器給某方去打战、警察、軍人打人可以说執行任务、賣烟可以赚到税收。他们也可以用法律说“釋放不等於无罪”、“不控告不等於无罪”,这就是大家在荒谬胡塗的法律框架上有秩序的生活。

这就我所理解为何平民百姓们会活得如此“有气无力”,仿是前程锦绣但事实却无可奈何。我本身的觉悟就是以上所说的,做为一个能力有限去探讨每一个领域时都会有局限感,你想要的結果事实上並不是你所想象的,而結果总是朝另外一个方向而去。它所产生的結果也不是你定下的规律性,只应你只是一个“有限能力“的生物。

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自设门槛,当他在某领导取得成就时,就把自己在门槛中设立规则要庶民追随。他忘记了庶民们为何要一定在你门槛內生活呢?例如,一个医生知识告诉大家一定要健康生活,所以如果有一点不衛生的行为就是錯了。但某个村庄內村民遇到災难只要有食物、水源就是好日子,谁人又在乎什么健康指南规定呢?一个只能赚取每天生活费温饱的家庭,又如何在乎国家什么财政预算案、什么理财知识呢?而所谓的会计專家、税务專家每天规定迫他们去学习,这又有什么用呢?家庭成员们都在想是不是明天可否赚多一点、省多一点或你们可否幫忙掘口井或免费幫我交电费、儿子学费来減轻我们的负担,是不是更好呢?

当以上的医生、会计师、税务專家遇到这些事,您是否还认为这些專业人员是一个高大尚的人呢?他们可否无限供应他们所求嗎?所以承认自己是一个“有限之人”並不可恥,在你的领域上,你还是專业的但生活上你並不是“万能”的。

当你可以接受每一个体都是“有限”是事实时,可能就明白了那些信口雌黄的政客们是多么的无耻,那些说一定打贪的人是多么无聊,那些说为族群爭取权益的人是多么虚伪。现在他们这样说只为了政治利益的考量,从来不是民生所需,其实在第一天他们已知道问题在哪里,也从那得到了好处。普通百姓第一天就需要这样的法律去管制这样的政客。

在别人谈天说地时,旁听时腦海中总有画面闪出来。总有一些事我是不懂的,例如他们说了医学配方、天文地理、哲学、物理、工程建设等。

而令人懂的却是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那平凡无奇,那没有修饰过的语言,一点一滴的慢慢诉说。里裏可能是美丽的稻田、菜果园、清澈的河水、没有道路的树林、遠方的山,再滲雜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画出真实而体面的过日子。

觉得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影响另外一个人,接受者大多数只能在哪时候有片刻的感动。您所说的有方向、有道理、有能量,某人接受了但过了不久,这人又去了另外的舞台去接受另外一种感动了。

有时听了一个故事、一首歌会感动,但过了一段时间再也不会了。例如每个网紅、歌手、演员都知道,粉丝们会隨着时间流逝風光也会隨风而去。

Monday, October 2, 2023

不知不觉

人类进化史中,究竟是怎样的呢?那是一个高深的学问,不过您可以问自己,您在社会上究竟对其有什么贡献!我本身的瞭解我終其一生只是怎样活下去而已!为何我这样说呢?

人类要生活的好或越来越好离不开“基础科学”。从人们住在山洞至房屋、从无数的疾病至健康、从复杂的找尋食物至食物唾手可得、从長距离和漫长的旅途至快速到達等等生活便利。

从“基础科学”至“应用科学”,浣生了无数工作机会,给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基础科学的硏究突破、創新。从工业革命、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把人类生活徹底改变了。

从历史來看,我本身看到很多国家从贫困至成长为中等收入国,都是掌握了大多数“应用科学”的技能,如果他们没有义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它们都会停滞不前。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为何许多国家被其它国家制裁时,都无力反抗呢?很多基础科学知识都被某国领先了。例如化学被德国、日本、法国、美国领先了,它们憑这开发了许多藥物、化妆品、飲品等。

大家应该明白,当国家長时间只停留在“应用科学”內时,在某一階段只会內卷和停滯。你可以感觉到掌权者开始玩弄“政治”,民间开始太过依赖某一个工业,人们期望得到援助,充满不滿情绪等等负面效应。
当您身处那些国家时,您会感觉到;
1) 国家行政权被一些懂“政治營銷”的人物把控,这些人只懂銷售自己的历害而不懂管理国家。人们会用“轻信代替了理智,狂热代替了思考”的思维去相信抬面上政客们的谎言。
2) 时不时民生用品会短缺。各政府部门推來推去,却没人会因此而负责。
3) 自然災难发生时,民众都不知道怎样面对!
4) 当某一种行业興旺时,有一群人一蜂窝去參予,令产能过剩。
5) 大家会感受到薪酬和收入不漲,但生活用品却不停的在漲价。
6) 各种骗术橫行,但还有人上當只应博一博的心态。
7) 国家没有了長远规画,“政治銷售者”只能用補则政策得到选票。
8) 工作者只能跳槽來得到高薪酬或工作滿足感,因为仿似沒了前程和梦想。
9) 自雇者增加了只因为上班时间的約束。

什么是基础科学(Basic/fundamental Science)和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它代表了什么学科和工作呢?大家上网就知道了。

当你从基础科学的理论到应用科学的理解,你会发觉到你審视一间公司或某一件事的前景时,大約知道它的前程会不会有问题或发展。就算你缺少了那种認知也不会在领导給你指示时会不明瞭方向,最少你还是一个好的執行者。当你对基础科学的尊重,你会对自己所得到应用科学的技能而高兴,你开始期待。例如你是律师或医生,律师会知道基础科学的突破,在辨论会有更多科学认证把寃枉者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而医生得到更多医疗机械幫忙,更多藥物幫助病人。

人类擁有太短生存的时间,所以成为某一领域專家时会忽略了其它,所以“后知后觉”的态度是必须的,接受你不知道的事永远不怕迟。千万不可成为不知不觉的人,那是人生中最可怕的事。做一个好奇宝宝令你对基础科学的渴望,令你对自己应用科学專业有期待。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23

也许、可能!

也许北方的雪,令你怀念。
也许南方的雨,令你牽掛。
也许这就是命运啊!
捨不得、得不到。

可能風雨太悽凉,人生才有压力。
可能星辰太遥远,人就会编织梦想。

也许手握一杯酒,只敬蒼天,
也许脚踏草原上,响往自由,
也许这就是宿命啊!
不畏惧、不恐慌。

可能人生太波折,人生才有思念。
可能世事多变化,人生才有色彩。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23

一而再、再而三!

初入社会时很多人都会被信用卡贷款、房贷、車贷困扰。如果不再想工作,一想这些困扰时就会觉得委屈。

在财经新闻上您会看到某某上市公司面临几十亿债务破产,但它的大股东却还过着富裕生活,他她虽在富豪榜上排名下落不少,却估计身家还有几十亿美元或几间大别墅,您是不是很困惑呢或不公平呢?

某一天,我看到中国恆大面临倒债的新闻,而另外一则新闻却说恆大大股东估计身家还有几十亿美元,这还没有去估计没有曝光的财富呢?这是不是很奇怪!

当今金融法律制度下,公共公司当然有很多灰色地带給富豪们方便;例如,
1) 掌控一间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成本只需一亿元,他只需要这公司一年付他五百万元薪酬,他就可以如放在定期存款得到5%利息。
2) 他也不必一个人收完五百万元,可以利用家庭成员收款以减免个人税务。
3) 其它福利也可利用这公司代为付款,如、旅游、保险、交通费、餐饮费等。
4) 如果上市公司赚钱分股息,那是额外收入。
5) 他可利用这公司贷款而不需要承担责任。
6) 他只需控制股权比第二股东多1%,他就可操纵这公司的总资产和活事权。
7) 如果他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有能力,可以買入一间或多间公司,这不需用自己的錢却可以控制多達几间公司。
8) 在控制了几间公司之后再利用这些公司買入各别手上擁有的公司股份,增加控制权益。
9) 如果这些公司赚钱派息,再投资进私募基金再買入这些公司股份,或隐藏这些财富以私人備用,这样可以避免这些公司破产时还確保自己还是富豪。

如果操作良好,以最少成本投资再利用公司发债券去发展公司业务,失败了大众一起承担赚了自己是最大收益者。所以他们都盡量把社会捆绑在一起例如盡量把衣食住行如必须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控制在手中,再利用金融机构和保险业融资以達到出事时可利用国家机器拯救。

这些灰色地带给懂财技的人帶來无数好处,以少数成本控制资产。当它无止尽擴大时也帶來社会地位。这令放贷者一蜂窝出资,一旦出现问题时,无限货款把社会、员工们一起綑綁在一起,最后可能会政府用社会大众一起承担它的债务。他只背负了道德责任但还是大富豪。

在97年亞洲金融危机,08年次級贷款就是例子。公司大到不能倒最后逼迫国家用普罗大众的納税錢去救,而大多数大股东和管理層都不用承担责任,而福利和薪酬一点也没減少。

在馬国股市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大集团,但这样的模式在不成熟的市场可以爭取在政府分配资源时得到很大份额,制造一段时间的輝煌却不长久,因为这种結構令资源凝固在某一点上,它也不再成长也没有創新的动力,它们只是把分配的资源耗尽。它们輝煌时,几间关連的公司股价都一起上升,但大家可以发觉到现在它们的股价已经消失了80%以上,现在只是在吃老米,手头上的资产只停留在某一价格而大多数却已经抵押在高点上了。

它防似现今政府纠缠在補贴课题上,一大群白蟻附上了樑柱,解决方案是要20%(可能是5%)白蚁犧性但根本性问题是樑柱已腐蚀,时间到了屋顶会崩塌的,现在只是治标不治本。总歸來说,結構已出问题已经撑不住了,谁又敢把舊的撤除換新的呢?

經济很现实,你会发觉到同一模式的运用超过兩次就不再实用。例如美国在08年和19年印鈔票救市,但下來我不相信同一模式可以救市。它们也用制裁手段对付古巴、委内瑞拉,但制裁伊拉克和俄罗斯却失败了。它们曾经济脅迫德国和日本不可以发展高科技和逼迫它们升值货币,但同一手法对中国却失败了。

馬国政府利用收购土地发展Putrajaya、Cyber把土地价格、屋价推升,但在Iskandar和1MDB却出事了。剛开始的私有化国營是成功的,但下来的私有化却变成垄断令市场没有了活力。每五年大馬经济政策,剛开始四次廿年是幫到土著们提升经济实力的,但之后却令大部分真正需要的人只能看却得不到。现今已來到第十二次,却不能再帶动经济活力了。

中文谚语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法。我本身是相信的因为在現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環境,同一模式、制度会很快被淘汰。

大家也会发觉到无能的代议士,遇上麻烦事总喜欢说前朝政府也曾做过。这是不是很可笑,他的逻辑是有人曾打劫掠夺,我们只是学一学而已那里錯了!这种腦袋瓜子,您可否期待他可以破舊迎新呢?

更离谱的是,有人曾幫过我但最終杀了人,是不是我还无条件支持他呢?这就是升天党的原则嗎?那个年轻人不支持联盟是它党的原则,你们却说选举是你们所支持的要感恩。看到这我不禁惶恐因为我时常和人借钱是不是这样我就被道德綁架了呢?见到幫我的人就要卑躬屈膝呢?是不是太可怕了这样我只能躲去外太空了!